【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市国资委参控股企业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发布日期:2021-04-15 16:51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市国资委及所属企业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七个走在前列”和建成“五个名地”目标要求,强力攻坚重点工作,主动创新突破局面,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国有资产规模稳步增长。现将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如下: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考虑去年疫情影响,经济数据与前两年进行比较分析。截至2021年3月底,市国资委参控股企业资产总额945亿元,同比增长13.6%,比2019年增长26.6%;净资产331.5亿元,同比增长20%,比2019年增长26.5%。实现营业收入69.6亿元,同比增长79%,比2019年增长33.3%;利润总额7.8亿元,上年同期0.7亿元,同比实现大幅增长,比2019年增长77.3%;利税总额9.8亿元,同比增长415.79%,比2019年增长53.1%;实际上交税费3.3亿元,同比增长65.8%,比2019年增长10%。实现了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目标。

二、国有经济运行特点

(一)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市国资委及所属企业紧扣全年任务,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紧紧围绕主业,高质量推进资本运营和生产经营,实现了经营运行平稳有序,资产规模和经济效益稳中有升。一是营业收入稳步增长。截至3月底,市国资委控股以上企业营收同比增长78.6%,参股(关联)企业同比增长79.2%;其中控股企业国泰民安集团、绿色发展集团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761.1%、62%;参股(关联)企业泰山石膏、泰山玻纤继续延续上月较快增长势头,营业收入21.7亿元和1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9%和43.5%,比2019年分别增长36.5%、33.8%。二是经济效益稳健提升。截至3月底,市国资委参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83亿元,同比实现大幅增长。其中控股企业国泰民安集团、绿色发展集团利润总额分别实现358万元、787万元,同比增长129.5%、561.3%。参股(关联)企业泰山石膏、泰山玻纤利润总额分别实现3.68亿元、4.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02.3%、143.5%,比2019年分别增长60.9%、104.3%。

(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一是项目建设持续发力。今年以来,市国资委及所属企业把抓工业抓产业抓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以实施“1246”突破工程为抓手,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策划实施重点项目18个(其中“1246”突破工程重点项目10个),其中1个列入全省重大项目,7个列入市产业经济发展工作小组内部插旗任务。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逐个项目制定攻坚方案,着力破解项目建设瓶颈问题。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宋洪银多次听取项目进展汇报,亲自带队到岱岳区视察部分国资重点项目,现场办公协调解决问题。委党委成立了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市国资国企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专班,并实行包保制度,集中力量顶格推进项目建设。各单位、集团分别成立了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重点项目工作专班,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截至3月底,完成投资1.9974亿元,实现了良好开局,带动企业进入发展快车道。二是双招双引成效突出。制作《“1246”突破工程重点项目专题招商手册》,线上线下同步推进招商合作。发挥国资国企优势,全面深化央企省企合作,春节期间委领导带队走访了16家驻泰央企、省企。2月28日,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成功举办了“央企省企投资泰安 助力建成五个名地”项目集中签约暨泰安国资免疫力经济产品路演活动,省国资委主要领导同志以及52家央企省企120多名企业负责同志出席活动,集中签约央企省企合作项目16个,总投资181.3亿元。3月初,组织4家集团赴宝能集团进行了产业产品路演和深入招商推介,推动宝能集团着力打造万亿的食品科技板块来泰考察合作,就打造泰山健康食品科技城、布局泰安食品科技产业集群达成合作。近期泰安国资国企专题承办“泰山产业大集”免疫力经济产业集群展区,集中展示了去年以来泰安国资着力发展免疫力经济龙头产品,推动集中签约采购免疫力经济项目5个,合同额26.65亿元,列全市第一。

(三)资本运营全面加速。为破解企业自有资金缺乏、对外融资渠道单一、财务费用成本高企困局,市国资委着力推动监管企业证券化进程,其中,绿色发展集团子公司金土地上市工作已确定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并签订合作协议,正在开展公司尽职调查,进行规范整改。上海证券交易所已经对金控集团发行10亿元、5年期的公司债券审核通过,是金控集团在公开市场的首次亮相,也是第一次通过境内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实现了资本市场零的突破。国泰民安集团发行境外债券,3月初宋市长带队赴上海中达证券洽谈推进,目前国泰民安集团已经履行完成集团内部决策程序,发行进程全面加快。推进企业资产证券化,将进一步优化企业的财务结构,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财务抗风险能力,为企业发展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

(四)“六保六稳”有效落实。截至3月底,市国资委参控股企业在岗职工2.26万人,职工工资总额4.57亿元,同比增长13.8%;利税总额9.8亿元,同比增长421.1%;实际上交税费3.27亿元,同比增长65.8%。金控集团坚持“红色企业、现代集团、市场主体”发展定位,充分发挥“多牌照、长链条、大平台、复合型”平台优势,创新拓展业务模式,联大引强招商引资,服务工业企业、“双50强”企业发展,截至3月底,2021年累计为全市283家企业提供担保等各类投融资服务34.62亿元;国泰民安投资集团控股企业国泰民安担保公司及国泰金链商业保理公司,为符合条件的企业量身打造小额度融资,在保余额分别达到7.07、1.27亿元,有力助推全市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成长。

三、存在问题

因注册资本金不到位,企业自有资金不足,经营发展、项目投资长期依赖外部融资,成本费用与带息负债增长较快,企业降负债降杠杆、降本增效的压力将持续增大,一定程度上导致限制了国有企业发展。截至3月底,参控股企业成本费用总额60.8亿元,同比增长60%;其中控股以上企业成本费用总额24.3亿元,同比增长73.2%;三项费用(销售、管理、财务费用)合计2亿元,同比增加18.2%。参控股企业带息负债同比持平;控股以上企业带息负债总额78.3亿元,同比增长18.1%;其中银行借款69.8亿元,同比增长11.5%。

四、下一步工作

(一)加快推进1246突破工程。严格落实国资重点项目专班运行机制,紧盯节点、倒排工期,委包保领导主动帮助协调解决存在问题,推动项目加快落地建设。明确专人靠上对接央企省企合作项目,加大与合作方及项目落地方的协调沟通力度,加快签约项目进展。进一步依托市委、市政府“泰山产业大集”线上线下三位一体平台,抓好“养生泰山”免疫力经济产业集群招商工作,将养生泰山“免疫力经济”打造成为文旅胜地、康养福地的新优势新品牌。抓住“中国免疫力经济论坛”永久落户泰安契机,加大包装策划力度,进一步深化与宝能集团、广东中天集团合作,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优势资源优化整合,着力建设泰山健康食品科技城,构建“免疫力经济”产业链条。

(二)加快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入实施《泰安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加快对重点环节的督导推进;修改完善市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进一步完善业绩考核与薪酬管理体系与联动机制;加强对监管企业财务风险管控,严格落实《市属企业财务决算报告管理办法》《市属企业财务决算审计工作规范》等系列政策,进一步规范企业财务决算审计工作,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国资在线监管平台建设水平,按照省国资委要求将“三重一大”决策运行、大额资金支出、责任追究等重点应用模块纳入系统,并积极打造省内首家监管覆盖到重点县(市、区)的国资在线监管平台,争取省级现场会,创造国资在线监管泰安经验。

(三)加快优化国有资本布局。邀请市领导及市直部门听取规划汇报,不断完善规划内容,提升规划可行性水平,争取6月底正式出台《“十四五”国有资本投资规划》,指导市国资国企全面加快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