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国资委党委关于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安排的报告
发布日期:2021-05-17 09:53 浏览次数:

市委:

2020年,市国资委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攻坚年部署,响亮提出树国企形象、创国资速度工作目标,实施重点工作攻坚、重大项目突破、能力作风提升三大行动,国资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年内市国资国企策划实施重点项目19个,招商签约12个,完成投资10亿元,4个插旗项目按期标旗;创新开展国企线上招商、率先提出发展免疫力经济、攻坚11万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搭建国资在线监管平台、打响国企党建品牌等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省国企改革领导小组正式发文推广我市做法,《大众日报》头版、《山东新闻联播》共5次报道我委工作;先后获评省国有资产统计工作优秀单位”“新时代泰山挑山工先进集体”“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2020年工作情况

(一)国有经济稳中有进。年内国有资产总量稳步攀升、主要指标全部由负转正、财税贡献和国有资产增值率逆势上扬。截至12月底,参控股企业资产总额917.3亿元,净资产33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4%18.8%;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06.5亿元、利润总额29.4亿元,分别增长16.1%4.3%;固定资产投资额36.3亿元,增长11.1%;上交税费14亿元,增长23.5%;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12%,比上年度提高9个百分点;上缴国有资产收益1289.33万元。

(二)项目建设加速突破。一是线上线下抓招商。2月在率先开展云招商,发出《携手泰安国资共享国泰民安》电子邀请函, 3月份推动7个项目参加全市视频签约,内外资签约额分别占全市19.1%、24.9%。委机关带头带队抓招商,年内赴北京、深圳、杭州等地招商13次,迎接中建集团、中信集团、广东中天集团、宝能集团、洪泰集团等知名客商来泰考察洽谈47批次,签约重点项目12个,推动市政府与中国建筑集团、浙江中科院达成战略合作。二是聚焦聚力抓建设。年内策划实施重点建设项目19个,1个列入市委、市政府10件实事,4个参加全省集中开工,4个列入市产业经济发展工作小组内部插旗任务并按期标旗,完成投资超10亿元;年内争取政府专项债券2.6亿元;获得抗疫特别国债1632万元。三是突出重点抓产业。紧抓后疫情时代产业发展趋势,一手抓工业经济、一手抓免疫力经济大健康产业,与中建集团合作的水工产业园、投资10亿元的药用玻璃科技产业园、已投产达效的金源矿业等工业项目加快推进。举办首届中国免疫力经济(泰安)论坛暨第二届泰山黄精产业发展国际峰会,中国免疫力经济论坛永久会址落地泰安,良和堂(泰安)养生谷、泰山黄精科技产业园、泰山桃花源森林康养小镇、宝泰隆地下龙宫等一梁五柱大健康产业链初步形成,泰山温泉康养小镇全市唯一获评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与中科院合作的小麦糊粉层健康食品产业园项目加快推进,国家粮食局调研组专程来泰调研,明确给予重点扶持。

(三)改革攻坚成效显著。一是强力推进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该项工作列入省九大改革攻坚任务,我市涉及11万人,占全省总量11.6%,截至9月全面完成社会化移交,比全省要求提前1个月完成。创新实施六心工作法入选2020年全市深化改革典型案例,省国企改革领导小组正式发文推广,省国资委主任张斌批示要求全省学习泰安做法。二是强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年内所属企业与民营合作方成立混合所有制企业4家,超额完成年度任务,项目合作-资本混合-布局优化-产业发展的国资混改模式初步形成,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三是强力推进六保三促任务落实。主动克服疫情压力,扎实做好承租国有企业房产租金减免工作,年内为160户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减免租金1094万元。金控集团积极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作用,制定《应对疫情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十条意见》,减免费用637.87万元;粮食集团扛牢粮油储备重任,全市供应平稳,展现国资担当。扎实开展“四进”攻坚,分管领导带队深入企业、项目、社区、乡村推进疫情防控、帮助解决问题,为联系村捐赠有机肥及疫情防控物资价值4万元,先后帮助联系企业协调审批银行贷款2亿元,落实职工保险免缴政策,减少企业支出500余万元。四是强力推进遗留问题处置。按照省、市要求,全市13户国有僵尸企业按期处置完成;牵头推进融通集团驻鲁公司涉及我市8个遗留问题,完成进度位列全省第二位,省国资委通报肯定。

(四)监管效能稳步提升。一是在线监管平台率先建成。在全省率先建成国资在线监管平台,线上监测运营风险、保障保值增值,市级信息化国资监管大格局初步形成,受到省国资委通报推广。指导县级国资建立在线监管平台,加强县级国资监管工作。二是监管体系更加完善。年内制定完善国资监管制度6个,事前定清单、事中优流程、事后强监管的国资监管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委托浙江大学编制《国有资本投资规划》,推动国有资本向“10+1”产业集结。深入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三是业绩考核更加科学。高效完成2019年度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工作,组织11家纳入考核国企负责人2020年度工作现场考核述职,围绕市委中心,压实发展任务,以后形成常态。开展伴疫工作情境下的企业绩效管理模式与对策”“伴疫环境下的企业薪酬管理模式与对策”2个课题研究,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形成研究成果,逐步应用于考核体系改革。四是信息公开成效显著。新开设泰安国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两大宣传阵地,定期发布国资监管信息,积极参加12345线上接听和《工作落实面对面》栏目,代表市政府向人大报告全市国资监管情况,国资信息公开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五)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市国资中心扎实推进党建统领、遗留问题化解等重点工作,环泰公司危房改造全面完成,信访积案有效化解。市泰山玉中心成功举办第四届泰山玉杯玉雕大赛,积极组织参加北京国际珠宝展、世界珍珠大会及天工奖”“陆子冈杯等赛事评选,泰山玉品牌进一步打响。金控集团所属融资担保公司在全省730家纳入金融企业绩效评价中取得AA级优秀等次,列担保公司类第1名,金控集团取得A级优秀等次,列金控集团类第1名。国泰民安集团突出实体经济,狠抓项目招商建设,水工、良和堂养生谷、安全科技、玻璃科技、绳网工业五大产业园区相继落地、加快建设。泰山旅游集团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泰山桃花源森林生态康养小镇累计完成投资3.89亿元,年文化旅游小镇1030日签订正式商务合同。国信科技集团重点推进市中心医院高新院区建设,克服疫情影响、超额完成进度。综合化金融外包服务产业园、瑞达峰生物医药中间体等项目加快推进。泰山粮食集团粮油购销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年初策划的鲁中现代粮食物流中心项目列入省委省政府补短板强弱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项目,与中科院合作的小麦糊粉层产业化项目已经落地,产业示范基地进入装修阶段。绿色发展集团大力推进泰山黄精产业发展,一期生产车间年内开工、年内建成,与宝能集团、广东中天集团深化黄精产品合作,药理研究、高端产品技术应用和研发不断取得新成果。

(六)党建品牌初步打响。一是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时刻牢记国资姓党,市国资委敢于担当,年初系统内首次组织所属14家驻泰央企和市属国企党委书记现场述职评议,筑牢国资国企党建统领地位。持续深化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完善企业党委前置研究制度,细化前置事项、决定事项、负面事项三张清单。举办了国企基层党建业务、经营管理人员、五中全会精神三期学习班,培训学习500余人次。坚持廉政风险和经营风险一起抓,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纳入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指标,系统内实现零违纪二是基层党建创新突破。创新开展了以党建强统领、组织强堡垒、国企争先锋、党员争标兵为主要内容的双强双争主题活动,创新编撰了《泰安国企党建规范化手册》和《泰安国资双强双争党建创新案例选编》两本书,举办首届党建案例发布会,发布泰安党建案例8个,活动情况得到《山东新闻联播》报道,泰安国企党建品牌初步打响。三是招才引智持续发力。年内引进双一流人才12人、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4人,人才团队项目3个,全部实现投产。吸引美国工程院院士陈世卿等37名国内外专家教授来泰考察,达成多项产学研合作,典型做法受到《大众日报》《山东新闻联播》报道。

此外,市国资国企持续抓好安全生产和信访稳定工作,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深入落实法治政府建设要求,法治国资、法治国企和法治型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保密、档案、扶贫、老干部管理、统一战线、群团组织、应急管理、基础管理等各方面工作扎实有效。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主要表现在国企注册资本不到位,企业主要靠融资发展。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不到位,政企不分、政出多门、市场化改革不到位等问题仍然存在。市属企业规模偏小,传统产业占比高,国有资本布局需要进一步优化。国企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较多、信访稳定压力较大等问题依然存在,党建统领和人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

三、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十四五开局之年,更是推动市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取得突破的关键一年。市国资委将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集合国资国企力量,把抓工业抓产业抓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着力突破国企改革、国资监管、资本运营、项目建设、党建品牌五项重点,强力实施“1246”突破工程,即正式启动1家企业上市,力推2个集团发债融资,建成投产水工产业园、玻璃科技产业园、金源矿业、瑞达丰医药中间体4个重点工业项目,聚力突破良和堂养生谷、泰山黄精科技产业园、小麦糊粉层功能性健康食品产业示范基地等6免疫力经济大健康产业项目,推动市国资国企产业项目年内取得明显突破,以实绩成效 “树国企形象、创国资速度” ,着力提高财政贡献。

(一)项目建设求突破。一是抓规划引领。加快编制实施《十四五国有资本投资规划》,组成专班深入研究国资实际,面向全系统开展建言献策活动,邀请市直部门参与规划论证,组织省内外考察学习,确保规划编制切实可行、高效落地。二是抓项目建成。将新年1月定为项目推进月,明确全年主题,聚焦建成投产,发起项目冲锋,统筹抓好现有19个重点项目,着力突破4个工业经济、6个大健康产业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完成投资12亿元,6个集团年内分别至少建成1—2顶天立地项目。三是抓策划招商。充分发挥央企省企合作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对接省国资委开展央企省企泰安行活动,争取更多资金、政策落地泰安。四是抓资本运作。通过首发上市、资产重组等方式,启动金土地公司上市程序,实现市属国企上市零突破;加快推进资产整合,力推金控、国泰民安率先发债融资;加强与风投公司合作,重点投向新兴产业和三年内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

(二)关键改革求突破。一是深化统一监管。推动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完善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工作的意见》,开展相关企业尽职调查,落实资产划转工作,强化国资监管。二是推动改革增效。研究制定《泰安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大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示范工程建设。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筛选成长性好、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的民营企业,发展国有资源+民企机制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强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常态化,优化服务管理,推动企业瘦身健体。三是强化国资监管。全面加强国资在线监管平台管理运行,围绕三重一大决策、产权、投资、党建、责任追究等重点领域,抓好制度落实,量身打造在线监管数据指标体系,指导县市区搭建在线平台,形成上下联动监管大格局。四是深化业绩考核。出台《市属企业财务决算报告管理办法》《市属企业财务决算审计工作规范》,加强财务风险管控。探索建立非上市公司中长期激励体系,出台指导意见,完善市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切实调动国企干部职工积极性、创造性。

(三)党建品牌求突破。一是强化政治统领。全面推行国企党组织书记党建述职评议,修订完善党委会前置研究三张清单。坚持经营风险和廉政风险一起抓,梳理完善国资系统风险点,保持市国资系统零违纪。强化法治政府建设,狠抓安全生产和信访稳定,营造和谐发展环境。二是打造过硬基层。制定市国资系统党支部层级跨越实施方案,健全规范过硬先锋培养机制,力争三年规范党支部率先达到100%。深化支部书记双培养工程,把党支部书记岗位作为培养选拔企业领导人员的重要平台,提升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能力。三是强化人才建设。制定实施《国资系统经营管理人才储备三年实施方案》,借助论坛峰会和专业机构,创新引才方式,面向央企省企、部门单位和开发区,开展挂职交流,强化人才培养,挖掘管理人才。四是打响党建品牌。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持续深化双强双争主题活动,组织开展更高层次的党建品牌发布活动,全面打响泰安国企的党建品牌和红色广告,切实增强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政治保障。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