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国资委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3-02-27 15:50 浏览次数: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泰安市国资委持续强化“树国企形象、创国资速度”工作目标,扎实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打响市属企业集团组建“第一年·见成效”改革发展攻坚战,登高望远、奋力争先,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规范运行,建好三个体系。树牢“国企姓党”理念,建立党委会“三张清单”,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加强国企基层党建,筑牢党建体系,引领11277名国企党员奋力争先。全面梳理制度121个,修订完善38个,创新制定各业务全流程全覆盖的《市属企业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每月召开“国资讲堂”,每季度督导检查,健全监管体系,实现“制度+解读+监督”闭环管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高质量收官,47项改革任务、126项指标全部完成,重塑改革体系,加快章程管理、法治建设、三会一层、外部董事、风险防控、绩效考核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泰安市打造国企改革培育免疫力经济产业发展新样本》案例获泰安工作创新奖,被推荐到省委改革办及中国改革年度案例。

(二)释放优势,提升发展质效。指导集团确定主责主业,借助外脑编制十四五战略规划,为企业发展提供战略支撑。年内策划重点项目67个,获批3个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需求额度7.78亿元策划土地、医疗等资源整合开发方案,零起步培育泰山黄精、小麦糊粉层、泰山好水、泰山玉文创等免疫力经济产品,8月份成功举办泰山免疫力创新发展大会。

(三)服务大局,扛牢国企担当。泰山城建强力推进泰城“一张网”建设,顺利收回黄前水库经营权。交通集团深度参与泰安综合保税区建设。两个集团发挥“铁军精神”积极参与“7.12”暴雨灾后道路抢修重建。四大集团累计为158户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628.74万元。《法治山东》刊发《泰安市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法治建设为企业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经验做法。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市属企业集团资产规模不大。各集团资产规模不大,实现AA+信用评级还有一定差距,发展基础仍较薄弱。二是产业引领带动作用发挥不够。四个集团仍正处在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起步阶段,部分项目实质性进展不够理想,引领带动作用发挥不够。三是制度执行有待强化。国资系统内监管制度体系均已基本建立完善。但是从市属企业集团运行情况来看,有的制度仅停留在出台层面,还存在执行落实不到位问题

三、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起步之年和泰安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纵深推进之年,泰安市国资委将牢记“国之大者”,聚焦“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一个目标,突出“党建引领、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优化监管”四个重点,抓实八大提升行动,奋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一)对标先进提升行动。持续对标学习德州、日照国资先进经验,继续到烟台、深圳等省内外先进地市学习有益经验;指导四大集团分别对标对表一家省属企业,结对子、跟班学,提升视野、优化管理,不断提升发展后劲。

(二)深化改革提升行动。巩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更好发挥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优化国资布局,每个集团明确3个主业,编制集团战略发展规划;优化整合资产资源,壮大集团资产规模,加快AA+评级,降低融资成本;探索参股、并购等多渠道上市,加快资产证券化;加强优质基金合作;做好泰山索道改制相关工作;一企一策清理盘活低效无效资产,推动提质增效。

(三)招商引资提升行动。加强策划争取力度,瞄准专项债、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项目,抢抓窗口期,高质量策划申报2023年专项债项目41个;开展银企、券商、基金、商协会系列对接,用活“以投带引”“国资领投”,聚焦13条产业链加强项目招引;全力抓好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专班工作,打造产业新高地;用好省国资委中国企业论坛等各类平台载体,组织开展“央企省企泰安行”活动,在总部经济、重大项目、科技人才等方面实现突破。

(四)项目攻坚提升行动。抢抓黄河国家战略、绿色低碳、交通强国、生态价值试点等机遇,转型实体经济,对综合保税区、泰山药谷等7个省重大及市重点项目,实施月调度、季通报,确保快建设、早见效;壮大泰山黄精、泰山水、小麦糊粉层等免疫力经济新产品新品牌;积极布局新能源、新基建等新赛道,抓好光伏、储能、华能燃机等项目及数字化转型,研究“绿电”“绿证”及碳交易、碳足迹工作,做好“碳”文章;抓好国星宇航卫星互联网、泰山黄精、宠物食品、零碳绿色建材、循环经济等一批特色园区建设,强化引领带动;推进引黄入泰、莱热入泰、“一张网”、重大道路交通设施建设等民生保障项目,提升城市综合保障供给能力。

(五)经营绩效提升行动。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出台《关于国有企业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管理和创新助推企业换道超车;严格压缩集团管理层级在3级以内,推动扁平化管理和瘦身健体;开展全员、全要素成本费用精益管理,强化成本管控。

(六)监管效能提升行动。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引入“一利五率”考核指标,引导企业提高运行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狠抓市委巡察反馈问题整改,今年计划新出台制度18个,完善业务监督、综合监督、责任追究“三位一体”监督工作体系;开展市属国有企业经营投资评价,为国企健康发展“精准把脉”;加强企业依法合规管理,切实守牢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疫情防控、信访稳定、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等“一排底线”。

(七)干部管理提升行动。把好企业“进人关”,严格企业招聘管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属国有企业干部人事管理的意见(试行)》,加快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干部竞争上岗和末等淘汰机制;加强人才招引和经营管理层培训力度,锻造国资国企专业过硬队伍。

(八)党建引领提升行动。研究出台《关于市属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的意见》,将党的领导贯穿公司治理全过程各环节;开展“红色引航·国企争先”党建主题活动,激发国企党员干事创业热情;持续打造“廉政国资·廉洁国企”作风品牌,坚定不移落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实际行动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贡献国资力量。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