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市国资委及所属企业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强力攻坚重点工作,主动创新突破局面,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国有资产规模稳步增长。现将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如下: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考虑去年疫情影响,经济数据与前两年进行比较分析。截至2021年9月底,市国资委参控股企业资产总额875.1亿元,同比增长13.9%,比19年增长29%;净资产247亿元,同比增长18%,比19年增长33.9%。实现营业收入165.4亿元,同比增长12.3%,比19年增长39.2%;利润总额24亿元,上年同期9.4亿元,同比增长156.4%,19年同期7.7亿元,增长211.7%;利税总额29.2亿元,同比增长91.4%,19年同期10.3亿元,增长183.5;实际上交税费9.2亿元,同比增长18.5%,较19年增长80.4%。
二、经济运行情况
(一)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市国资委及所属企业紧扣全年任务,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紧紧围绕主业,高质量推进资本运营和生产经营,实现了经营运行平稳有序,资产规模和经济效益稳中有升。截至9月底,市国资委参控股企业资产总额875.1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65.4亿元,利润总额24亿元。参股(关联)企业泰山玻纤、航天特车与新泰农商行继续延续较快增长势头,营业收入64.5亿元、13.7亿元和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7%、10.2%和17.8%,实现利润总额24.9亿元、5290万元和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3.2%、112.7%和77.2%。国泰民安全资子公司山东百隆新材料公司面对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国际销售市场发货物流不畅、交货延期等不利因素影响,立足企业实际,稳定出口收入,扩大国内销售,至9月份实现收入5005.43万元,同比增幅21.26%;新投资的山东国泰民安玻璃科技有限公司前三季度实现收入5356.37万元,利润总额208.46万元。
(二)重点项目建设加速突破。国泰民安集团华能新材料项目、小麦糊粉层功能性健康食品产业园万吨级小麦糊粉层产业化示范基地一期项目、泰山黄精“工业+旅游”智能工厂项目顺利投产。借助省、市重大活动开展国资国企招商引资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在9月6日举行的2021中国泰安投资合作洽谈会,市国资国企共有中国泰安体育产业发展基地及泰山(四季)冰雪运动主题公园、泰山玉泉水生产基地、泰山互联网医疗・健康综合体等6个项目现场签约,涉及医养健康、文化旅游、现代金融等产业,计划总投资19.8亿元。在9月23日—24日举办的第四届中国企业论坛山东国企与央企民企签约仪式上,泰安国企提报签约项目29个,数量居全省第一;经过论坛组委会产业筛选,全省16市国企现场签约项目45个,其中我市国企现场签约黄河·东平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泰汶新城吾悦广场、岱岳新区城市更新、SMT贴片及消费类电子产品等4个项目,涉及智能制造、文化旅游、商业综合、城市更新等产业,计划总投资88.34亿元,项目数量居全省前列。截至9月份,完成投资7.56亿元,较1-8月份增长22.5%,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带动企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三)经营性国有资产证券化稳步推进。为破解企业自有资金缺乏、对外融资渠道单一、财务费用成本高企困局,市国资委着力推动监管企业证券化进程。继6月底首单在境外发行的泰安点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1亿美元高级无抵押短期私募债券顺利落地,国泰民安集团发行境外债券,已经履行完成集团内部决策程序,境外审批备案已上报商务厅等待审核,发改委审批备案请示已准备完毕,计划按程序上报;境外债发行BVI公司已注册成立,境外债信用证工作正与光大银行、建设银行对接,发行进程全面加快。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证券化,将有效盘活企业资产,进一步优化企业的财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财务抗风险能力,为企业发展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
(四)担当国企使命助推城市经济发展。今年以来,市国资委及各参控股企业始终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完成日常经营生产的同时,扎实履行国企社会责任。截至9月底,市国资委参控股企业利税总额29.2亿元,同比增长91.4%,实际上交税费9.2亿元,同比增长18.5%;国泰民安投资集团控股企业国泰民安担保公司与国泰金链商业保理公司,为符合条件的企业量身打造小额度融资,9月底在保余额分别达到7.08亿元、1.89亿元,有力助推全市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成长。粮食集团始终扛牢粮油储备重任,8月份按计划完成全部轮换入库任务,截至9月底,收购粮食254.8万吨,库存安全充足,保证了全市供应平稳有序,展现国资担当。
三、存在问题
因注册资本金不到位,企业自有资金不足,经营发展、项目投资长期依赖外部融资,成本费用与带息负债增长较快,企业降负债降杠杆、降本增效的压力将持续增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有企业发展。截至9月底,控股以上企业成本费用总额82.7亿元,同比增长1.8%;三项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合计6.8亿元,同比增长23.6%;控股以上企业带息负债总额98.2亿元,同比增长26.5%;占负债总额的52.2%,同比上升5.1%,其中,银行借款86.3亿元,同比增长17%,占带息负债总额87.8%。
四、下一步工作
(一)加快推进“1246”突破工程。一是加大协调服务力度。按照包保分工深入项目一线,认真梳理制约项目推进的问题症结,积极帮助协调解决,千方百计加快项目进度。对于已经签约尚未落地的重点项目,实行挂牌督导,进一步明确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争取尽快将“协议书”变成“施工图”。二是深化央企省企知名民企合作。明确主攻方向,巩固央企省企集中签约活动成果,在抓好项目进度的同时,提前协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为年底招商引资考核奠定基础。三是加快培植特色主导产业。抓住“泰山产业大集”成功举办、免疫力经济“三位一体”(产业企业产品)成功推介的契机,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优势资源优化整合,加快构建“免疫力经济”产业链条,全面打响免疫力经济泰安品牌。
(二)加快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入实施《泰安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加快对重点环节的督导推进;修订下发市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进一步完善业绩考核与薪酬管理体系与联动机制;加强对监管企业财务风险管控,严格落实《市属企业财务决算报告管理办法》《市属企业财务决算审计工作规范》等系列政策,进一步规范企业财务决算审计工作,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按照《关于完善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集中统一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年底前全面完成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任务,并出台相关配套制度文件,稳步推进统一监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