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泰安市国资委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锚定“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一个目标,围绕“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一条主线,着力抓好“改革突破、项目攻坚、创新驱动、对标一流、监管赋能、党建引领”六项重点工作,登高望远、奋力争先,力争市属企业集团经营目标实现“三增三降”(即净资产、利润总额、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成本费用总额、亏损面亏损额、资产负债率不断降低),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打头阵、当先锋”。
坚持改革突破,不断增强企业核心功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作出重要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提出明确要求,必须认真学习贯彻,确保改革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向前推进。一是集中攻坚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按照中央、省、市要求,加强统筹协调、把握关键节点、注重跟踪问效,全力推进各项功能使命类和体制机制类改革举措落实落地,确保全面完成改革任务。二是全面启动市属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制定市属企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引领市属企业抢抓机遇,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全面提升市属企业价值创新能力、产业发展能力、引领带动能力,确保实现“一年乘势突破、两年提档升级、三年跨越发展”目标任务。三是持续完善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巩固提升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工作实效,更大范围、分层分类落实管理人员经营管理责任。持续开展管理人员竞争上岗示范工程,在各级企业普遍推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落实列席董事会制度和董事会授权管理办法,促进董事会规范运行、依法履职。完善外部董事选聘和管理制度,配齐建强外部董事。四是不断提升协同发展质效。深化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积极搭建招商引资、科技创新、产业协作平台,加强与央企省企、知名民企合作力度。强化市属企业协同配合,发挥联合优势。强化产业协同,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强化市县协同,构建市县联动、优势互补发展格局。
聚力项目攻坚,全力夯实企业发展根基
强化“项目为王”理念,发挥国有资本引领带动作用,用足用好“两重”“两新”、专项债券等重大政策,以高质量项目引领高质量发展。一是全力推进在建项目。进一步加快莱热入泰、30万吨功能纸基及辅助材料建设、“引力二号”运载火箭配套产业、泰山·黄河-大汶河生态保护隔离带建设、“封禅大典”提升改造、社区居家普惠养老服务等在建项目建设力度,争取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二是精准谋划储备项目。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聚焦“两重”“两新”、基础设施、产业升级等领域,策划申报省重点、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项目18个,拟纳入省、市“十五五”规划重大项目26个,储备重大项目54个,加大对上争取力度,争取更多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等资金支持。三是高质高效招引项目。发挥好基金招商功能,推介投资优势、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吸引央企省企基金及其他社会资本投资。坚持龙头带动、链式发展、集群培育,围绕培育卫星产业集群,以国星宇航等行业头部企业为龙头开展以商招商,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落地泰安,全力打造泰山卫星互联网之城。
深化创新驱动,积极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新的一年,泰安市国资国企将不断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持续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一是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持续抓好省科改示范企业建设,支持东信智联等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科技创新投入在经营业绩考核中视同企业实现利润予以加回。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合作,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力争更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二是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鼓励市属企业加强与腾讯、百度、字节跳动等科技头部企业合作,搭建线上跨境贸易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提升泰山旅游游客服务平台、“寿比泰山”智慧养老平台等,推动传统产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开展数据资产入表、数据资源确权和资产登记等,探索通证化、股权化、证券化等多种数据资本运营方式,实现数据资源资本化。三是加大存量资产盘活利用。健全完善市属企业低效、无效资产盘活处置长效机制,灵活运用市场化处置、资产注入、委托管理运营等方式,将闲置资产变为优质资产。
聚焦对标一流,优化提升国有资本布局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国资国企必须聚焦对标一流,精准把握发展方向,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方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一是聚焦主责主业提质增效。按照《市属企业主责主业管理办法》,指导各集团规范构建“3+1”主业格局。坚持“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建立企业层级常态化压减机制,严控新设企业层级。二是开展寻标对标争创一流。指导企业“一企一策”“一业一策”对标省内省外同行业优秀企业,深化寻标对标创标,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发展质量效益。开展国有企业品牌建设行动,打造一批知名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建立重点优质企业培育库并实行动态管理,积极打造一流企业。
强化监管赋能,全力助推企业稳健运营
坚持激发活力与严格监管相结合,护航国有企业稳健前行。一是健全国有资本监督体系。健全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出资人监督与纪检监督、巡察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社会监督等监督力量有效贯通的协同监督机制。开展市属企业内审专题培训,提升企业内审工作质量,加强市属企业内控体系建设。持续开展“控股不控权”“参股不行权”专项整治,建立常态化管控,消化存量、严控增量。修订完善《市属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加强市属企业投资全过程监管,完善后评价机制,提高项目投资质量效益。二是提升数智化监管能力。加快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建设应用,对监管企业融资风险进行数智化管控。出台司库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力争年底前市属企业集团全面上线司库体系。三是发挥考核导向引领作用。修订完善《市属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引入“一利五率”考核指标,引导企业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当好企业高质量发展“指挥棒”“度量衡”。深化全员绩效考核机制,全过程督导落实,实现绩效薪酬同步升降。同时,完善多层次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对负债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实行双约束、双监管。加强法治国企建设和合规管理,抓好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等工作,坚决守牢一排底线。
突出党建引领,持续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
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贯穿改革发展全过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国企高质量发展。一是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开展党委书记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述职评议,加强政治生态分析研判。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清廉国企建设深度融入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全过程。聚焦关键少数,经常性开展警示教育,持续开展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和“四风”问题专项整治。二是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开展“强根铸魂践初心?创新突破促发展”主题活动,全面加强基层党建。三是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深入落实绿色通道制度、深化为企服务六条措施,提升为企服务水平。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企业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与市场化选聘相结合,拓宽内部选拔渠道,锻造高素质企业领导人员队伍。